标准来看某机构搞的热闹的智驾测试的缺陷,有网友提到了这个场景不是单纯的(智能辅助)的融合工况。好,那从融合工况来看,它的测试方法是否有缺陷呢?
前两天从国标C-ncap的ADAS标准来看某机构搞的热闹的智驾测试的缺陷,有网友提到了这个场景不是单纯的ADAS,而是AEB+NOA(智能辅助)的融合工况。好,那从融合工况来看,它的测试方法是否有缺陷呢?
来看看,正在讨论中的国家强制性标准“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”,由于该国标原文还没有完全公开,上个月刚刚对外公示,详细条款我就不截图展示了,仅仅通过公布的部分关键信息和专家解读,我们也不难发现,这个测试依然存在严重偏差。
就拿测试速度来说。正在讨论中的国家强制性标准“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”,5.4.3条款明确规定L2级测试车速不得超过80Km/h,这是基于制动距离计算的安全阈值,而测试中,鸿蒙智行车型都超过了100甚至达到130公里时速。相当于把制动需求提到80公里左右,而跟车距离只有45米甚至有网友通过视频里的网格计算最少只有30米。属于人为制造失效场景。
有网友说:跟车距离是车辆系统自定的,只能说是车辆设置有问题。不是测试方法的问题。是这样吗?
这里需要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。车辆系统并不单一设定绝对的跟车距离比如30米,60米,100米,而是设定相对的跟车时距-当前车速撞上前车所需的时间(公式就是:本车与前车的距离/本车速度),这是行业通用默认的安全基线。国标ASIL-D要求最少1.5秒,据某些技术文档显示:特斯拉默认是2.0秒,华为默认是2.2秒,小鹏2.5秒,奔驰2.5秒,理想2.3秒。这次测试中,如果问界M9是130公里时速跟车距离只有45米,实际时距只有1.25秒,如果只有30米,时距只有1.08秒。这不仅打破了车辆自身设定的安全基线,也严重突破了法规底线米距离,时距为4.3秒,远高于法规要求。
公里时速跟车距离线米呢,那不是只有撞了。显然还是车的问题。我告诉你,第一,任何事物都有极限,这种突破车辆物理极限的测试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如果你真的遇上这种极限,那也属于不可抗力。就像强迫医生在菜市场做开颅手术,失败了不能说是医疗事故。第二,你别忘了,如果没有后面的NOA试图绕行避障,被驾驶员回正,失败了,可能也不会撞。
AEB直接刹停好?按照法规要求,哪个更应该优先呢?被测试的车辆当时又是如何判断和执行的?为啥,那么多车在测试中最后都撞了?这就要说说正在讨论中的国家强制性标准“智能网联汽车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安全要求”5.4章的核心内容,
AEB与NOA的决策冲突时,按照法规要求,应该如何优先决策?这个可以说是智能驾驶的安全技术红线了,强制性国标,而且,其中
AEB+NOA的融合成熟度尤其重要,将决定谁能率先叩开L3级自动驾驶的大门。剧透一下,该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有中汽研、东风汽车、华为等。下集就给大家对比一下特斯拉和华为ADS3.0在这方面的优劣势,顺便也说说该机构为啥在这个脊骨眼上,弄这么个测试出来。点个关注不迷路。
Contact: 凯时kb88官方网站·官网首页
Phone: 13800000000
Tel: 400-123-4567
E-mail: admin@youweb.com
Add: Here is your company address